上回说到,《周易》的乾坤二卦有“七绝”,接下来我们说说第五绝:“义理”。乾坤二卦的义理之绝,体现在十二句爻辞组成了一篇完整的性命之学。乾卦六爻,是完整的修心定“命”之学。坤卦六爻,是完整的修道率“性”之学。合起来,乾坤十二爻,就是一门性命双修的大学问。而这种天人合一的学问,起源于我国上古的月令;这种性命之学的义理,被称为“先王之教”,又叫做“训”。一、先王之教与时训“训”,正是坤卦的卦名——正如乾卦之名“建”字所指的斗建,对应着乾坤二卦的十二句爻辞,坤的卦名“训(巛)”所指的时训,同样对应着乾坤二卦的十二句爻辞。将月令称为先王之教,首见于《国语》中的“单襄公知陈必亡”一节。原文较长,但非常重要,先全文录入如下(嫌麻烦的可以跳过不看):定王使单襄公聘于宋。遂假道于陈,以聘于楚。火朝觌矣,道茀不可行也。侯不在疆,司空不视涂,泽不陂,川不梁,野有庾积,场功未毕,道无列树,垦田若艺,膳宰不置饩,司里不授馆,国无寄寓,县无旅舍。民将筑台于夏氏。及陈,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南冠以如夏氏,留宾不见。单子归,告王曰:“陈侯不有大咎,国必亡。”王曰:“何故?”对曰:“夫辰角见而雨毕,天根见而水涸,本见而草木节解,驷见而陨霜,火见而清风戒寒。故《先王之教》曰:‘雨毕而除道,水涸而成梁,草木节解而备藏,陨霜而冬裘具,清风至而修城郭宫室。’故《夏令》曰:‘九月除道,十月成梁。’其时儆曰:“收而场功,待而畚梮,营室之中,土功其始,火之初见,期于司里。’此先王所以不用财贿,而广施德于天下者也。今陈国火朝觌矣,而道路若塞,野场若弃,泽不陂障,川无舟梁,是废先王之教也。”“《周制》有之曰:‘列树以表道,立鄙食以守路,国有郊牧,疆有寓望,薮有圃草,囿有林池,所以御灾也,其余无非谷土,民无悬耜,野无奥草。不夺民时,不蔑民功。有优无匮,有逸无罢。国有班事,县有序民。’今陈国道路不可知,田在草间,功成而不收,民罢于逸乐,是弃先王之法制也。“周之《秩官》有之曰:‘敌国宾至,关尹以告,行理以节逆之,候人为导,卿出郊劳,门尹除门,宗祝执祀,司里授馆,司徒具徒,司空视途,司寇诘奸,虞人入材,甸人积薪,火师监燎,水师监濯,膳宰致饔,廪人献饩,司马陈刍,工人展车,百官以物至,宾入如归。是故小大莫不怀爱。其贵国之宾至,则以班加一等,益虔。至于王吏,则皆官正莅事,上卿监之。若王巡守,则君亲监之。’今虽朝也不才,有分族于周,承王命以为过宾于陈,而司事莫至,是蔑先王之官也。“《先王之令》有之曰:‘天道赏善而罚淫,故凡我造国,无从非彝,无即慆淫,各守尔典,以承天休。’今陈侯不念胤续之常,弃其伉俪妃嫔,而帅其卿佐以淫于夏氏,不亦嫔姓矣乎?陈,我大姬之后也。弃衮冕而南冠以出,不亦简彝乎?是又犯先王之令也。“昔先王之教,懋帅其德也,犹恐殒越。若废其教而弃其制,蔑其官而犯其令,将何以守国?居大国之,而无此四者,其能久乎?”单襄公出使陈国,发现陈国不遵守月令这种先王之教,就预言了陈国必定灭亡。要知道,陈国是虞舜后人的封地,是遵守时训方面有着悠久的传统:有虞氏的始祖虞幕,就是以“能听协风”而著称,被誉为能“成天地之大功者”。一旦陈国抛弃了这个由虞幕和虞舜等历代祖先开创和传承下来的优良传统,就是它灭亡的开始。单襄公列举陈国灭亡原因时,引用了各种月令里的经典语录,有《先王之教》、《夏令》、《周制》、《秩官》、《先王之令》等等……这些语录,无一例外都是“时儆”。违背了“时儆”,就会亡国。这是单襄公的观念,也是当时大多数古人的一致观念。果然,两年后,陈国的国君陈灵公被弑。(说到陈灵公,可能很多人没什么印象,但说到那位艳绝千古的美人夏姬,估计不知道的人没几人。而陈灵公,正是因为一边和夏姬,一边侮辱夏姬的儿子,被人家儿子一箭射死了。)再后来,陈国果真如单襄公所预言的那样灭亡了。陈国的先祖:虞舜二、天命与时训古人之所以重视时训,并将之视为立国之本,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自古以来,这些时训都被视为“天”之“命”,是天命的象征。天命是立国之本。一个国家,上至天下,下至庶人,都要遵从天命。那么,古人眼中的“天命”是什么?就是时训。“时”,就是天时,“命”,就是命令和教训。在古代,遵守时训或者月令,就是遵从天命。也因此,我们在古代的大量文献中,都可以看到月令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淮南子.时则》、《礼记.月令》、《吕氏春秋.十二月纪》、《逸周书.时训》等等,都能够看到大量与天时有关的训令。这些训令,都有着法令的性质,可以视为古人治理国家的法律条文。三、《礼记》十二月令在《礼记.月令》中,记载着一部成熟而完整的十二月令。每个月都有着明确的天象和物候,用以确定天时;每个月也有着明确的训教和法令,用以宣扬天之所命。各月的训令大致是这样的:孟春正月命相:“布德和令,行庆施惠,下及兆民,庆赐遂行,毋有不当”;乃命大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贷,毋失经纪,以初为常”。仲春二月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毋肆掠,止狱讼”。季春三月命有司:“发仓廪、赐贫穷、振乏绝、开府库、出币帛、周天下、勉诸侯、聘名士、礼贤者”。命司空曰:“时雨将降,下水上腾,循行国邑,周视原野,修利堤防,道达沟渎,开通道路,毋有障塞,田猎罝罘,罗罔毕翳,餧兽之药,毋出九门”。命野虞:“无伐桑柘”命工师,令百工:“审五库之量,金、铁、皮、革、筋、角、齿、羽、箭、干、脂、胶、丹、漆,毋或不良”……全年十二月,月月都有与天时相关的训令。训令所命令的对象,包括了天子在内的所有人。四、乾坤十二爻的时训:性命之学对于创作了《礼记.月令》的思孟学派学者而言,天“命”意味着“性”。天命之谓性。《中庸》性自命出,命从天降。《性自命出》“命”和“性”的关系,集中体现在《周易》乾坤二卦的爻辞中,又恰好与《礼记.月令》中的十二月令完全对应。乾卦是从东宫青龙与斗建的关系出发,来谈天命的。龙,是遵从天命(斗建为天心,北斗为天之号令)的最佳天象。乾卦六爻中的修心定命之学,正是一部特殊的月令。(1)乾卦初九爻辞:“潜龙,勿用”。此时斗建丑位,季冬十二月,青龙潜伏渊中。《月令》曰:“是月也,日穷于次,月穷于纪,星回于天,数将几终,岁且更始,专而农民,毋有所使。”月令中的“毋有所使”,正是“勿用”之意!(2)乾卦九二爻辞:“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此时斗建寅位,正月孟春,青龙天田星出现在斗建指向的东北方寅位。根据《月令》,孟春正月是天子举行籍田礼的佳时:“孟春之月,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乃择元辰,天子亲载耒耜,措之于参保介之御间,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籍”。籍田礼在商代甲骨文中已有记载,最早应该可以追溯到虞幕听协风的夏代之前)。(3)乾卦九三爻辞:“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夤,无咎”此时斗建卯位,时当仲春二月,“二月二,龙抬头”。本月青龙开始登天,《说文》曰:“龙,春分登天”。青龙登天,与雷的发声是同步的(龙与雷,皆为震卦之象,震卦在后天八卦中居于正东方卯位,是春分之卦)。二月春分之时,雷始发声。《月令》曰:“雷将发声,有不戒其容止者,生子不备,必有凶灾”也就是说,只有“戒其容止”,像爻辞中的君子那样“终日乾乾”、“惕若”,才能够确保“无咎”!……篇幅所限,为免于长篇大论,以下内容包括坤卦所述的率性之道,基本已经在笔者所发的两篇乾坤性命之学中,此处不赘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6464.html